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构建包含7个城镇居民组和5个农村居民组的多收入阶层CGE模型,并将劳动力要素分为农业劳动力、技术工人和生产工人3类,在低税率、实际税率和高税率三种情景下模拟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单独实施和同时实施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对税收补偿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实施煤炭资源税或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对城镇居民组收入差距有正向的缩小作用,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但对农村居民组收入差距起到负向的扩大作用,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单独实施石油资源税改革则同时缩小了城镇和居民组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同时实施三类能源资源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与税率组合方式有关;将能源资源税收入以补贴的方式返还给农村居民可以缩小其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流动具有新的特点:农民工基数大、集中度高。造成流向偏差进而引发“大城市病”,面临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被“边缘化”,遭受经济贡献与利益分事上的失衡.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和返航农民工正从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应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农民工“返航”潮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防止“拉美陷阱”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对建筑业农民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探讨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感与建筑业农民工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建筑业农民工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从组织行为学和计划行为学视角出发,以218名一线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的3个维度均可直接对建筑业农民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关心利益维度影响最大,工作支持维度次之;建筑业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感在其组织支持感与不安全行为的负向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Despite a decrease in indigenous forests and a growing demand for tree produ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ree planting activities are not considerably expanding in Tanzania.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useholds’ tree planting behaviour,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trees planted. Coast and Morogoro regions in the east of Tanzania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and data was gathered from 202 households in 11 villages in these regions where tree planting programmes have been or still are active. A Heckman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the factors that drive tree planting behavi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useholds get wood energy from forest reserves (57%),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planted trees (9.1%). Empe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households’ tree planting behaviour, as well as the extent to which it was implemented. These factors include households’ land sizes, households’ awareness of tree planting programmes, tree planting for wood energy, and the age of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 The right/freedom to harvest and transport tree products, households’ attitudes towards tree planting, and family size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households’ tree planting behaviour. This paper is perhap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to analys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useholds’ tree planting behaviour in Tanzania, and it uncovers results that are useful, even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imila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特征,通过构造一个包含城镇和农村经济产出的社会福利函数来分析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并基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实际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统计中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城乡收入差距并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与检验。静态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和人口流动显著地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二者的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确具有收敛效应,即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政府主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会降低,同样随着政府主导的提升也会降低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这种影响关系在分区域的回归中依然成立,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动态研究发现全国和分区域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全国层面政府主导显著地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人口流动及其与政府主导的交互项则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分区域来看政府主导和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应设置单一的政策目标,需要建立多方面的政策配套体系,逐步矫正政府主导型经济中造成的政府职能异化,精准识别地方财政收支量的规模和结构条件,扩大涉农业务投资的规模,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藩篱,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就业和城镇化迁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性制度安排,旨在加强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供给,实现城乡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市民化,但是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市民化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沈阳和余姚两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得到了两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预测出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指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的影响,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是影响其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市民化抑制程度高于80%时才会使市民化抑制程度下降。因此,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的享用水平;发展和健全农民工工会组织;在市民化抑制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特别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81,直到近年来,收入差距才开始略有缩小。文章从收入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首先利用1983-2008年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然后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距促增的,是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者起着差距促减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高,对总的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最后,文章提出了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migration of labor in the Qinling mountain area and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is explored.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reduce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due to i...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归结为城乡分割、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制度,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入户调查数据对这一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和市民化进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农民工具有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但由于受到市民化能力的制约,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转化为市民,因此尽快提离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成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城乡二元制度中,除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之外,城乡二元就业制度、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进而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未来城乡二元制度的创新重点不能再继续停留在形式化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层面,而应该尽快切换到对农民工的预期和收入等权利和待遇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城乡二元教育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10.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Morrow BH 《Disasters》1999,23(1):1-18
Disaster vulnerability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i.e., it arises ou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of everyday living. Most often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article extends the argument using American demographic trends. Examples from recent disasters, Hurricane Andrew in particular, illustrate how certain categories of people, such as the poor, the elderly, women-headed households and recent residents, are at greater risk throughout the disaster response process. Knowledge of where these groups are concentrated within communities and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ir circumstances i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planners, policy-makers and responding organisations are encouraged to identify and locate high-risk sectors on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Maps, integrating this information into GIS systems where feasible. Effective disaster management calls for aggressively involving these neighbourhoods and groups at all levels of planning and response, as well as mitigation efforts that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