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百年来洞庭湖堤垸空间变化及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吉红霞  吴桂平  刘元波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41700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三五”重点项目(NIGLAS20121350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基于定量遥感的湖泊蓄水量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摘    要:系统分析洞庭湖堤垸的空间变迁规律对于阐明湖区调蓄水量的变化原因及其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为基础,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民国前期(1921~1930年)、民国后期(1930~1949年)、解放初期(1950~1963年)、20世纪70年代(1963~1980年)和现状(80年代至今)5个时期的堤垸演变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的变迁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自民国以来洞庭湖的堤垸面积虽不断增加,但速率明显减慢,从最初的3126%减缓至现在的273%;民国前期洞庭湖堤垸面积为5 08419 km2,民国后期所围堤垸主要集中在沅江中东部;至解放初期,通过兴建国营农场,并且在大通湖及西、南洞庭湖进行围垸,堤垸面积增加至8 10210 km2;至20世纪70年代,堤垸扩展部分主要集中在湖区西北角;近30 a来,由于“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堤垸面积及其分布相对变化不大

关 键 词:洞庭湖  堤垸  围垦  空间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