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面源磷负荷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及其应用
引用本文:李思思,张亮,杜耘,刘蜀治.面源磷负荷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及其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9):1330.
作者姓名:李思思  张亮  杜耘  刘蜀治
作者单位:(1.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33);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20115043107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CDB404);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0102)
摘    要: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是模拟较大流域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但它假设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输出系数相同,忽视了营养物径流和截留过程中其他流域特征对输出系数空间分布的影响,难以为流域分区管理提供依据。在传统输出系数模型基础上,引入产污因子(CI)和截留因子(RI),校正地形、降雨、植被缓冲带对面源磷流失空间格局的影响。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滇池流域面源磷负荷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流域管理。结果表明,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面源磷污染的空间格局,识别出面源总磷的关键风险区--湖滨平原地带以及与入滇河流邻近的山谷、台地。以2008年滇池流域面源总磷的模拟结果(3525 t)为基准,若单位面积磷肥施用量减少20%,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86%;若环湖公路内侧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或还草,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60%;若同时实施减少磷肥施用量和环湖公路内退耕两项措施,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130%

关 键 词:改进输出系数模型  产污因子  截留因子  地形  降雨  植被缓冲带  滇池流域  面源污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