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典型绿带结构对总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应 |
| |
作者姓名: | 陈小平 肖慧玲 周志翔 张梦 刘子琪 龚晓萍 |
| |
作者单位: |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02B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PY133) |
| |
摘 要: |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绿化带(简称机非隔离绿化带)对由机动车辆造成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有较显著的净化效应。以典型结构类型的机非隔离绿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测定空气中TSP浓度,定量地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TSP的净化效益。同时,用郁闭度和疏透度表征了道路绿化带的配置情况,并研究其与TSP净化效率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TSP净化效率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干道机非隔离绿化带的最优结构是乔灌结构、次干道最优结构是乔灌草结构、支路3种结构类型的道路绿化带对TSP净化效率差异不明显;绿化带疏透度在10%~20%时,郁闭度在75%~90%,绿化带对TSP净化效率较高;相对湿度对TSP净化效率的影响较风速和温度大
|
关 键 词: | 道路绿化带 TSP 净化效率 郁闭度 疏透度 灰色关联分析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