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百年来大辽河口潮间带中滴滴涕(DDTs)的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作者姓名:栾晓琳  乔田峰  吕敏  廖春阳  王东启  刘东艳  陈令新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3.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525,2167716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DB07);;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017-11)资助~~;
摘    要:滴滴涕(DDTs)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已被禁止30多年,但仍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有检出.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交汇区,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重要的汇.为全面了解近百年来大辽河口潮间带中DDTs的沉积特征,本研究通过在大辽河口潮间带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结合定年结果,揭示了近百年来大辽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DDT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潜在风险、源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辽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DDTs浓度范围为0.313—4.116 ng·g-1(中值:2.061 ng·g-1),以p,p′-DDTs为主要污染物.1988—1996年为沉积物中DDTs污染高峰期(3.436—4.116 ng·g-1),与1971—1981年农药生产高峰期相对应,且存在约15年的延迟.2000年以后,辽宁省可能存在工业DDT的使用,且与疾病防控有关.经风险评估发现,DDT和DDE在0—110 cm范围内均极少(<25%)对底栖生物产生负效应,而DDD和总DDTs在0—44 cm范围内偶尔(25%—50%)对底栖生物产生负效应.DDTs的...

关 键 词:大辽河口潮间带  沉积柱  滴滴涕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源趋分析  影响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