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多硫化物原位修复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柱实验模拟
引用本文:刘晓丹, 何雅莉, 徐从斌, 邢兴, 李培培, 杨辰, 赵宇嵘, 郑建中. 多硫化物原位修复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柱实验模拟[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9): 2560-2567. doi: 10.12030/j.cjee.202001067
作者姓名:刘晓丹  何雅莉  徐从斌  邢兴  李培培  杨辰  赵宇嵘  郑建中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2.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3098)
摘    要:以红壤和褐土为研究对象,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在实验室通过土壤柱实验模拟研究了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技术(in situ redox manipulation, ISRM)还原固定化修复受Cr(VI)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的过程。结果表明:红壤柱和褐土柱经多硫化物硫化后均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但还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向硫化处理后的红壤和褐土柱持续通入10 mg·L−1 Cr(Ⅵ),观察到土柱分别在38PV (pore volume, 孔隙体积)和22PV穿透,并最终在218PV和138PV左右,其完全丧失对Cr(Ⅵ)的还原能力。在土壤硫化过程及硫化土柱还原Cr(Ⅵ)的实验中观察到,系统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经硫化处理后红壤和褐土的电子利用效率分别为23.0%和24.8%。基于柱实验研究结果,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采用ISRM技术修复受Cr(Ⅵ)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系统是有效的。多硫化物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孔隙水中的Cr(Ⅵ),而且通过在地下多孔介质中建立有效的还原区域,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性地处理Cr(Ⅵ)。柱实验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多硫化物实际添加量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土壤复杂性造成的。因此,采用ISRM技术现场修复应适当加入过量还原剂以保证实际修复效果。

关 键 词:土壤-地下水   多硫化物   硫化   Cr(Ⅵ)   原位还原固定化
收稿时间:2020-01-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