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循环井强化过硫酸盐在低渗透含水层中的方向性迁移 |
| |
引用本文: | 安珮, 李佳, 钟兴豪, 苗竹, 赵越, 倪鑫鑫, 王朋, 蒲生彦. 地下水循环井强化过硫酸盐在低渗透含水层中的方向性迁移[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4): 956-967. doi: 10.12030/j.cjee.202310038 |
| |
作者姓名: | 安珮 李佳 钟兴豪 苗竹 赵越 倪鑫鑫 王朋 蒲生彦 |
| |
作者单位: | 1.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3.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020YFC1808300)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eekw.rcees.ac.cn/eekw-data/hjgcxb/2024/4/PIC/zt-202310038-an-pei-1.jpg) 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环境中存在注入困难、扩散速度缓慢、扩散范围有限、扩散方向性不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效能。地下水循环井 (GCW) 作为一种人为水力调控技术在耦合强化原位化学注入技术的修复效率方面具有潜力。采用一维砂柱实验、二维砂箱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GCW驱动下修复剂的迁移过程。![](https://cache.aipub.cn/images/eekw.rcees.ac.cn/eekw-data/hjgcxb/2024/4/PIC/zt-202310038-an-pei-2.jpg) 选用过硫酸盐 (PS) 作为修复剂,研究了修复剂浓度和循环井工艺参数 (循环模式和循环流速) 、低渗透介质 (高岭石和伊利石) 对GCW增强修复剂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向循环模式有利于PS实现均匀分布,能显著提升PS的迁移速率,而逆向循环模式能使PS相对集中于靠近循环井的位置;提升循环流速有助于提升PS在横向及垂向上的迁移速率,但高循环流速会导致PS浓度分布变化幅度较大,也增加了修复过程的不稳定性;初始浓度越高,有效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于过硫酸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循环井能形成一个与低渗透区域正交的水力梯度以减弱低渗透介质对PS迁移的阻碍,其产生的流量能促使PS沿垂直于低渗透介质的方向发生垂向迁移。研究成果为受污染低渗透区域的原位高效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https://cache.aipub.cn/images/eekw.rcees.ac.cn/eekw-data/hjgcxb/2024/4/PIC/zt-202310038-an-pei-3.jpg)
|
关 键 词: | 地下水循环井 过硫酸盐 低渗透介质 方向性迁移 |
收稿时间: | 2023-10-11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