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D方法比较中美物种对铜的敏感性差异 |
| |
作者姓名: | 赵天慧 周北海 方怡向 陈程 王颖 穆云松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0833603,4113074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8CB418200) |
| |
摘 要: | 基于无机铜(以下简称铜)对中、美淡水水生动物的毒性数据,构建了中、美水生动物对铜的SSD(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比较了中、美物种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at 5th percentile of the species,保护95%以上物种的浓度水平)及其差异. 结果表明:在HC5下,中国的水生动物对铜的敏感性排序为节肢动物>非节肢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美国不同物种对铜的敏感性排序为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根据铜短期暴露的HC5对中、美物种敏感性进行比较可知,中国鱼类、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敏感性均大于美国相应物种;而中国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均小于美国相应物种. 研究所选的美国全部物种对铜的敏感性略高于中国物种,但二者仅相差0.52 μg/L. 除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外,中、美水生生物对铜的SSD敏感性分布均未见显著差异. 因此,在推导中国水质基准时应注重考虑敏感性物种(如节肢动物).
|
关 键 词: | HC5 铜 显著性差异 敏感物种 |
收稿时间: | 2013-10-10 |
修稿时间: | 2013-12-26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