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物栅处理受污景观水体效果及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杨清海,李秀艳.生物栅处理受污景观水体效果及机制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4):14-19.
作者姓名:杨清海  李秀艳
作者单位:1. 辽东学院城市环境系,辽宁,丹东,118003;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2.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项基金重点项目 , 辽东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
摘    要:以植物、微生物为生物处理要素构建生物栅,处理污染的景观水体.选用的水生植物黄花美人蕉(Canna indica)的二级、三级根系与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组合填料交织成强大的网状结构,起到固定植物、微生物附着载体及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的作用,同时在生物栅装置运行的前期(约2 h)对污染物起到网捕、吸附作用.由网捕、吸附作用对TN、TP、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7.2%、12.5%和10.3%,对胶体态UV254的去除率为89.6%.在不进行人工曝气的条件下,生物栅主要处于微氧状态,DO维持在1.40~1.50 mg/L.生物栅的微氧状态有利于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去除率为52.2%),特别是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溶解态UV254去除率为27.9%),这对处理含有一定量难降解有机物的景观水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物栅的微氧状态及生物膜的DO浓度梯度的存在,使得微生境存在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含氧状态,因而生物栅同时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并有一定的除磷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2 h时,生物栅对TOC、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2.2%、57.6%、60.9%和82.4%.

关 键 词:生物栅  微氧条件  受污景观水体  生态修复

Effects and mechanisms for river water pollutants removal using a biological grid device
Yang Qinghai,Li Xiuyan.Effects and mechanisms for river water pollutants removal using a biological grid device[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2008,30(4):14-19.
Authors:Yang Qinghai  Li Xiuy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