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邱岭军,胡欢甜.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北大核心CSCD[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4):723-728.
作者姓名:葛露露  孟庆权  林宇  何宗明  邱岭军  胡欢甜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350002;2.福建省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350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4,41371269);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闽林科[2014]2号);福建农林大学部级创新平台资助~~
摘    要:为促进沿海合理营林和碳库平衡,基于对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56.08-482.68、431.89-464.90、472.93-505.10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和相同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林分间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32.89 t/hm^2)〉纹荚相思(31.33 t/hm^2)〉尾巨桉(30.20 t/hm^2),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均以树干(10.92 t/hm^2、10.36 t/hm^2、15.00 t/hm^2)最大,分别占各自乔木层碳储量的33.20%、33.06%、49.67%;地被层(包括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表现为尾巨桉(6.42 t/hm^2)〉纹荚相思(6.19 t/hm^2)〉木麻黄(4.57 t/hm^2),其中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远远大于草本层碳储量;土壤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8.02 t/hm^2)〉纹荚相思(7.31 t/hm^2)〉尾巨桉(6.42 t/hm^2).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45.48 t/hm^2)〉纹荚相思(44.83 t/hm^2)〉尾巨桉(43.04 t/hm^2),且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因此,滨海沙地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无显著差异,纹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都是很好的固碳树种.

关 键 词:生物量  碳含量  碳储量  分配格局  滨海沙地  人工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