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对污泥胞外聚合物溶裂与产甲烷行为的影响
作者姓名:周昱晗  潘阳  张瑞良  郑朝婷  支忠祥  甄广印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1;
基金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摘    要:对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后不同EPS组分在污泥厌氧消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通过产甲烷潜能实验评价其甲烷转化性能。结果表明: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通过溶出胞内有机物和改变EPS的分布来影响污泥产甲烷行为。甲烷累积产量最优预处理条件为pH=10,微波500 W,预处理时间120 s。此时,预处理后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EPS)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浓度达到11460 mg/L,是对照组浓度的184.5%,累积甲烷产量为89.08 mL/g,较对照组增加59.9%。碱处理(pH=10和12)时,S-EPS对累积甲烷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6.6%和30.4%,远高于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在48 d的厌氧消化过程中,S-EPS对产甲烷的贡献率在1~4 d内快速升高,随后缓慢持续下降。因此,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通过强化污泥S-EPS中的多糖、蛋白质等有机质的溶出,促进污泥甲烷化。

关 键 词:污泥   胞外聚合物   酸碱预处理   微波   厌氧消化   甲烷产量
收稿时间:2019-11-1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