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人为源和生物源排放对臭氧的贡献——以春夏季东亚地区为例
作者姓名:QU Yu  屈玉  安俊岭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 
摘    要:利用因子分离法区分NOx与人为、生物源VOCs(AVOCs、BVOCs)分别对东亚地区近地面O3浓度的纯贡献与协同贡献,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讨论了2000年春、夏季排放源的总贡献以及协同贡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在日最大O3浓度的形成中占很大比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源的贡献夏季最大,南方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最小.AVOCs与NOx、BVOCs与NOx的协同效应加强了光化学反应中O3的形成.AVOCs与NOx的协同贡献季节性变化特征显著,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最小.BVOCs与NOx的协同贡献在我国南北方差异很大,春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北方峰值出现在夏季.说明臭氧调控对策的制定除源排放大小外还须考虑地域差异和季节变化.

关 键 词:关键词:光化学反应  因子分离方法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  协同贡献  臭氧  
收稿时间:2008-09-02;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