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嘉兴农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底泥中的氮磷形态分布特征
作者姓名:罗春燕  张维理  雷秋良  林超文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 
摘    要:沟渠是农田氮、磷营养物质排入地表水体的通道. 对嘉兴大田、集约化菜地、集约化果园、集约化养殖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村沟渠0~5 cm表层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67个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氮)为1 560~7 480 mg/kg,其中w(交换态氮)为31.15~704.38 mg/kg,占w(全氮)的1.29%~10.01%;交换态氮中以铵态氮为主,占w(交换态氮)的62.15%~100%. 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磷)为580~6 420 mg/kg,w(碳酸氢钠溶解磷)为19.53~359.72 mg/kg,占w(全磷)的2.05%~18.96%;w(水溶性磷)为0.29~18.88 mg/kg,占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1.11%~14.63%. 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P<0.01),集约化养殖场沟渠底泥中的w(全氮), w(交换态氮),w(铵态氮), w(硝态氮), w(交换态氮)/w(全氮), 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底泥w(全氮), w(交换态氮), w(铵态氮)和w(硝态氮)两两间以及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两两间均在α0.01时显著相关,w(全磷)与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相关性(r0.81,P<0.01)好于与w(水溶性磷)的相关性(r0.51,P<0.01). 

关 键 词:沟渠底泥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全磷  碳酸氢钠溶解磷  水溶性磷  土地利用方式
收稿时间:2008-08-20
修稿时间:2008-09-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