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省1956─2010年旱期降水特征
摘    要:旱灾是影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利用1956─2010年广东省125个雨量站降雨资料,采用降雨量等值线图、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春旱、秋旱期降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广东省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春旱期和秋旱期降雨空间分布表征总体相反,春旱降雨南少北多,高值区位于粤北清远,低值区位于粤西湛江雷州半岛地区;秋旱降雨南多北少,高值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江门,低值区位于粤北的韶关;但阳江、汕尾等地在春旱、秋旱期内均表现为降雨高值区。(2)1956─1986年及2002─2010年春旱、秋旱期降雨变化相似,在1956─1960年、1971─1985年间波动增加,1961─1970年、2002─2010年间减少;1986─2001年间春、秋旱期降雨变化总体相反,1986─1992年间春旱期降雨微弱增加,秋旱期降雨减少,1993─2001年间春旱期降雨波动减少,秋旱期降雨波动增加;且春旱期降雨变化较秋旱期降雨更为显著:春旱期降雨量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10.96%~18.60%,而秋旱期降雨量的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51%~8.17%。(3)春、秋旱期降雨均以2~4 a左右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为主要周期,其中春旱降雨的主周期为4.5、2.5 a;秋旱降雨的主周期为2.9 a。南岭阻隔及局部地形变化是造成降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涛动对春旱期降雨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厄尔尼诺对春旱、秋旱期降雨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