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纳米颗粒污染土壤的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宋哲楷,张小凯,何锋,贾哲敏.纳米颗粒污染土壤的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4(5):1080-1091.
作者姓名:宋哲楷  张小凯  何锋  贾哲敏
作者单位:1. 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绿色低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 江南大学,生物质能源与减排技术江苏省工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2377479)~~;
摘    要: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农业上已经被广泛用作纳米肥料以及杀虫剂,部分纳米颗粒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土壤环境,对土壤造成污染,其在地球各圈层中循环并进入植物及动物体内,最终可能富集于人体并造成危害.根据文献调研,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方面,其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尚不完善,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也极少考虑纳米颗粒对土壤环境的破坏.而纳米颗粒会影响土壤力学性能以及pH、氧化还原电位、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性质,并对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及代谢组学特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纳米颗粒也会通过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积累,故有必要深入探究其对土壤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机理.基于目前的土壤评价体系,未来需针对纳米颗粒产生的污染及风险进行系统性评估,选取不依赖于NPs种类的普适性土壤性质指标,并重点将土壤无脊椎动物生理指标及土壤原生动物性质等生物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此外,也仍需对纳米颗粒造成的长期污染与空间迁移进行探究,同步借助相关仪器对土壤中纳米颗粒的浓度及种类进行评估,并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模拟与地理技术完善评估结果...

关 键 词:纳米颗粒  土壤健康  毒性  土壤污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