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的臭氧/过硫酸盐/四氧化三铁工艺对结晶紫的降解 |
| |
引用本文: | 张震, 陈飞勇, 刘汝鹏, 孙翠珍, 齐震, 房金峰, 李梦.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的臭氧/过硫酸盐/四氧化三铁工艺对结晶紫的降解[J]. 环境工程学报, 2023, 17(7): 2192-2204. doi: 10.12030/j.cjee.202303085 |
| |
作者姓名: | 张震 陈飞勇 刘汝鹏 孙翠珍 齐震 房金峰 李梦 |
| |
作者单位: | 1.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创新研究院,济南 250101;; 2.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济南 250101 |
| |
基金项目: |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开发项目(1606989649015);山东省高端人才项目支持计划 (0031504) |
| |
摘 要: |  为有效去除水中结晶紫,利用臭氧/过硫酸盐/四氧化三铁工艺对结晶紫的氧化效果进行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索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四氧化三铁浓度和pH对结晶紫降解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四氧化三铁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使用SEM-EDS、FT-IR和Raman表征了反应前后的四氧化三铁,并用EPR技术直接鉴定出工艺过程中的活性氧。结果表明:此工艺在较宽的pH区间(3~11)都具有较高的结晶紫降解能力,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和四氧化三铁浓度与结晶紫的降解率成正比;臭氧流量1.000 L·min−1,过硫酸盐浓度0.968 mmol·L−1,四氧化三铁浓度2.158 mmol·L−1,反应时间41.702 min为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实际降解率与预测降解率相对偏差仅为−1.12%;催化反应后Fe3O4粒径减小,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反应后的Fe3O4的铁元素质量分数由48.24%降至35.31%,而氧和硫元素质量分数由34.05%和0.39%分别增至37.59%和1.09%;臭氧/过硫酸盐/四氧化三铁工艺过程中存在SO4·–和·OH。 由此可知,BBD优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处理效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成果为可为难降解的结晶紫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响应面 臭氧 过硫酸盐 四氧化三铁 结晶紫 |
收稿时间: | 2023-03-14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