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海2019年秋季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 成因及来源分析
引用本文:孙玺,周声圳,高敏,陈雨锋,李桢楷,王汐如,罗凯戈,李佶轩,邵应泉,赵军,杭建,范绍佳.珠海2019年秋季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 成因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8):64-75.
作者姓名:孙玺  周声圳  高敏  陈雨锋  李桢楷  王汐如  罗凯戈  李佶轩  邵应泉  赵军  杭建  范绍佳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 519082;2.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州 510275;3.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4.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 519082;5.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珠海 519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7515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项目(No.3110200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1A1515011556)
摘    要: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 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中的不利天气形势、72 h后向气流轨迹及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来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是污染时期PM2.5中增长最快的组分,其次是占WSIIs约82.46%的SO42-、NO3-和NH4+(SNA). NO3-/SO42-均值为0.20,表明珠海以固定源污染为主;硫氧化率(SOR)均值为0.65,氮氧化率(NOR)均值为0.08,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造成珠海比中国其他城市SOR偏高而NOR偏低的原因.在污染时段,二次有机碳(SOC)明显增加,WSOC/SOC随污染物的升高而降低并趋近于1,因此, 污染时期的WSOC可能主要是二次生成的.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和高压出海型等天气形势控制着整个珠三角地区时,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使污染加剧.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期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内陆地区,这可能是造成此次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来源.WPSCF和WCWT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内陆地区,因此,珠海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上风向临近省市的污染排放.

关 键 词:PM2.5  二次污染物  气象因素  来源分析  珠三角地区
收稿时间:2021/10/13 0:00:00
修稿时间:2021/12/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