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形成机制、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李海鹏,李卓,张俊飚.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形成机制、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北大核心CSCDCSSCI[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0):24-34.
作者姓名:李海鹏  李卓  张俊飚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30074;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批准号:20AZD091)。
摘    要:降低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绩效、确保农业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GMM模型测算1995—2019年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认为:①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是由于能效提升诱发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主体偏能源消费行为,导致能源消费增长量超过节约量的现象,反映了农业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需求间的弹性关系。②1995—2019年,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平均为0.789,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农业能源效率提升产生了一定的节能效果。③1995—2019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0.771、0.820和0.784,均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与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一致。④以2019年农业能源强度和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界线,将全国分为农业节能减排示范区域、重点区域、潜力区及农业能源回弹效应重点治理区。⑤居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有效灌溉面积对本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有正向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负向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改善了相邻地区的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加剧了相邻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该研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分类治理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激励生产主体节能创新、引导居民优化食物消费、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等措施。

关 键 词:农业能源  回弹效应  形成机制  时空演变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