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河口湿地景观稳定性及其植被碳储量价值评估
引用本文:张广帅,蔡悦荫,杨玉成,闫吉顺,孙家文,王权明,詹思楚,黄小露.辽河口湿地景观稳定性及其植被碳储量价值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23(4):612-621.
作者姓名:张广帅  蔡悦荫  杨玉成  闫吉顺  孙家文  王权明  詹思楚  黄小露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 国家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实验室;4. 辽宁省地质学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07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Q2022YFC3100049);
摘    要:为阐明湿地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评估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价值,本文基于1985-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揭示了近35年来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景观稳定性及植被碳储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辽河口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2.5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22.29倍,近35年来,盐地碱蓬湿地有整体向海迁移的趋势,而芦苇湿地总体空间位置未发生显著变化;辽河口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不断增长,而聚合度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则不断减小,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1985-2020年,景观稳定性指数从222.64降至4.34,景观稳定性与天然湿地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农业围垦等活动是造成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2020年,辽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和碳储量价值分别为215.42×103 t/a和1.78亿元,受到景观格局稳定性显著影响。

关 键 词:景观格局特征  景观稳定性  碳储量价值  辽河口湿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