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Cd(Ⅱ)胁迫/诱导下铜绿假单胞菌EPS组分变化及其吸附性能
引用本文:孙梦格,宋卫锋,杨佐毅,连泽阳,王超,甘雨,白晓燕.Cd(Ⅱ)胁迫/诱导下铜绿假单胞菌EPS组分变化及其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9):3427-3436.
作者姓名:孙梦格  宋卫锋  杨佐毅  连泽阳  王超  甘雨  白晓燕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1A1515010558)
摘    要:产生胞外聚合物(EPS)是微生物减缓或消除不利影响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的蛋白组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定向调控EPS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Cd (Ⅱ)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胁迫/诱导培养,研究了胁迫前后EPS组分以及对Cd (Ⅱ)的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d (Ⅱ)胁迫浓度为50 mg·L-1时,EPS中蛋白产量最高,达到136.80 mg·g-1,较胁迫前增加了409.69%,且此时EPS对Cd (Ⅱ)的吸附能力最高.Langmuir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EPS对重金属Cd (Ⅱ)的吸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1663.34 mg·g-1,且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三维荧光光谱图(3D-EEM)测试表明,胁迫后EPS中蛋白质含量尤其类色氨酸含量增加明显,蛋白质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胁迫后—SH、C=O、N—H/C—N等官能团的相对浓度明显增加.胁迫/诱导下EPS产量和吸附性能明显增加,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EPS  蛋白质  重金属Cd(Ⅱ)  吸附剂
收稿时间:2020/11/26 0:00:00
修稿时间:2021/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