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
引用本文:王丽彬,王肖惠,王龙升,刁莹德,张丽娜,姜川.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J].地球环境学报,2021,12(6):605-614.
作者姓名:王丽彬  王肖惠  王龙升  刁莹德  张丽娜  姜川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烟台 264025;鲁东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烟台 264025;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 264003;烟台岳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烟台 264003
基金项目: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2021XDRHXMQT1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YJCZH171);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2024);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放基金(2020KFJJ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185)
摘    要:本文通过ArcMap软件对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等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时期研究区的聚落遗址分布规律,结合中全新世研究区的环境变化背景,讨论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文化序列为后李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龙山文化 — 岳石文化,与山东新石器文化序列相比缺少北辛文化,遗址数量随时间推移大致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右倾斜"N"型.(2)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在高程、坡度、坡向及濒河度等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聚落遗址多集中分布于高程>30 m坡度在0° —4°的平缓地区,从坡向上看,聚落遗址大多分布在东南、南、西南方向的阳坡,占遗址总数的58.1%,从濒河度上看,聚落遗址都在距河流<1.5 km的范围.(3)威海地区在中全新世前期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后李文化,8.5—7.5 ka BP),随着中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气候总体进入温暖期,整体较为温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大汶口文化(6.3—4.6 ka BP),发生在5.0—4.0 ka BP的海侵事件可能是导致大汶口文化衰减的主要原因,并限制了后期龙山文化(4.6—4.0 ka BP)的发展,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尽管4.0 ka BP以后,气候开始恶化,但是海平面下降为威海地区人类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而且古河道为古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由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岳石文化(4.0—3.5 ka BP)的发展.

关 键 词:威海地区  中全新世  遗址的时空分布  驱动因素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Mid-Holocene settlements in the Weihai area
Authors:WANG Libin  WANG Xiaohui  WANG Longsheng  DIAO Yingde  ZHANG Lina  JIANG Chuan
Abstract:
Keywords:Weihai area  Mid-Holocen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  driving factor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