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关系分析
引用本文:张丹丹,沈菊琴.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9):1884-1894.
作者姓名:张丹丹  沈菊琴
作者单位:1. 河海大学商学院;2. 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3.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05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21020307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GLD002);
摘    要:通过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进行提取校正,测度长时间序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时空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998~2019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由中度失调阶段升级到拮抗阶段。在区域差异上,耦合协调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处于“趋同-分异-趋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自于区域间差异,而区域间差异主要来自上下游之间差异;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各省市呈现出多极分化趋势。通过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的溢出效应发现,富裕程度、创新投入、外商投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本地耦合协调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本地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和人口规模通过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关 键 词: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关系  夜间灯光影像数据  空间溢出效应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