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方晓瑜,李家宝,芮俊鹏,李香真.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1):1-9.
作者姓名:方晓瑜  李家宝  芮俊鹏  李香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成都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13CB733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447,41371268)资助~~
摘    要:微生物产甲烷过程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产量的74%.产甲烷过程对生物燃气生产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产甲烷菌的具体生化代谢途径,其本质是产甲烷菌利用细胞内一系列特殊的酶和辅酶将CO2或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还原成甲烷.在这一过程中,产甲烷菌细胞能够形成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驱动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将ADP转化成ATP以获得能量.根据底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分为3类:还原CO2途径、乙酸途径和甲基营养途径.还原CO2途径是以H2或甲酸作为主要的电子供体还原CO2产生甲烷,其中涉及到一个最新的发现——电子歧化途径;乙酸途径是乙酸被裂解产生甲基基团和羧基基团,随后,羧基基团被氧化产生电子供体H2用于还原甲基基团;甲基营养途径是以简单甲基化合物作为底物,以外界提供的H2或氧化甲基化合物自身产生的还原当量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基团.通过这3种途径产甲烷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底物所产生AT P的顺序为还原CO2途径>甲基营养途径>乙酸途径.由于产甲烷菌自身难以分离培养,未来将主要通过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代谢模型构建等最新技术来研究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过程以及其与其它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便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

关 键 词:产甲烷菌  生化代谢  还原CO2途径  乙酸途径  甲基营养途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