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S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初探 |
| |
引用本文: | 王若楠, 牛小影, 王睿珺, 秦畅, 李亚晨, 刘晓晖, 邵静. PFOS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初探[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 14(2): 98-10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923001 |
| |
作者姓名: | 王若楠 牛小影 王睿珺 秦畅 李亚晨 刘晓晖 邵静 |
| |
作者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大连市血液病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 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4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591438);大连市科技之星项目(2016RQ044);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DYLX16053) |
| |
摘 要: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甲基化在全氟辛烷磺酸(PFOS)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已证实,但表观遗传修饰中其他调控因子在PFOS对星形胶质细胞毒性中的影响仍有待探索。本文以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生物体系,建立24 h PFOS(0、25、50和100 µmol·L-1)暴露模型,通过观察PFOS暴露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分子DNA甲基化酶(DNM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和小泛素化修饰物(SUMOs)的影响,初步明确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参与PFOS神经毒性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HDACs含量,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考察DNMTs、HDACs和SUMOs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暴露于一定浓度PFOS(≥25 µmol·L-1)时产生凋亡现象(P<0.05),HDACs含量升高(P>0.05),且DNMT1、HDAC1/2/4与SUMO-1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当PFOS浓度高于50 µmol·L-1时,可显著诱导DNMT3A、SUMO-2的基因表达(P<0.05);DNMT3B在PFOS≥25 µmol·L-1时,其基因表达具有升高趋势,但不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PFOS可以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是PFOS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关 键 词: | PFOS 星形胶质细胞 表观遗传 神经毒性 |
收稿时间: | 2018-09-23 |
修稿时间: | 2018-11-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