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夏季大气臭氧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 |
| |
作者姓名: | 王文婷 谷超 李丽明 李新琪 郑镇森 耿春梅 王晓丽 杨文 |
| |
作者单位: |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乌鲁木齐 830011 |
| |
基金项目: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DQGG202137,DQGG202119) |
| |
摘 要: |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3生成潜势(OFP)、·OH反应速率(k·OH)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这3个指标共同分析可知,烯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是影响O3生成的关键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且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对O3的生成贡献也不容忽视.基于RIR分析发现优控VOCs物种主要为乙醛、乙烯和丙烯等;②由盒子模型模拟可知,伊宁市O3受到本地光化学生成和区域输出作用共同影响,且HO2·+NO和·OH+NO2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O3光化学生成和去除贡献最大;③基于RIR(NOx)/RIR(AVOC)和EKMA共同表明,伊宁市夏季O3生成主要处于过渡区且靠近VOCs控制区.不同削减情景模拟表明,AVOC和NOx协同减排能有效降低当地O3体积分数,其中AVOC减排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区域类似城市大气O3污染管控提供支持.
|
关 键 词: | 臭氧(O3) 0-D盒子模型 MCMv3.3.1化学机制 O3生成敏感性 减排情景模拟 |
收稿时间: | 2023-02-23 |
修稿时间: | 2023-04-25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