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马迎群,温泉,秦延文,郑丙辉,张雷,赵艳民.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9).
作者姓名:马迎群  温泉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赵艳民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摘    要:采用柱淋溶实验模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迁移特征,研究了淋溶液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总量和形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3次淋溶中,淋溶液pH迅速下降,土样中的部分酸性物质被快速溶出,在第3次淋溶之后,淋溶液pH缓慢上升;淋溶初期淋溶液EC大幅度、迅速降低,此后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EC缓慢降低;Fe、Mn、Cu、As、Cd均能从土样中溶出进入淋溶液,其中Fe、Mn、Cu、As的溶出主要在淋溶初期,而Cd除了在初期有所溶出外,在淋溶后期还存在二次溶出释放阶段;淋溶后土样中绝大部分重金属总量均有所下降,各重金属的解吸率为Cd>As>Fe>Cu>Mn>Zn,其中以Cd、As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Zn基本未溶出;淋溶前后土样中重金属的活性态(弱酸提取态(BCR-1)、可还原态(BCR-2)、可氧化态(BCR-3))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Fe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变化很小,Mn、As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上升,而Cu、Cd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下降;随着淋溶的进行,土壤中各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的改变.

关 键 词:矿山土壤  重金属  淋溶  形态  迁移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round Hongtoushan copper mining area in Liaoning Province
MA Yingqun , WEN Quan , QIN Yanwen , ZHENG Binghui , ZHANG Lei , ZHAO Yanmin.Mig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round Hongtoushan copper mining area in Liaoning Province[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2013,35(9).
Authors:MA Yingqun  WEN Quan  QIN Yanwen  ZHENG Binghui  ZHANG Lei  ZHAO Yanmin
Abstract:
Keywords:mining area soil  heavy metals  leachine  chemical form  transfer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