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杨芊葆 范分良 王万雄 梁永超 李兆君 崔喜安 魏丹 |
| |
作者单位: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河,16430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5CB1211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119) |
| |
摘 要: |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降幅为61.2%,而单独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增加91.9%,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102.5%,而单施无机肥后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加,平均pmoA基因丰度为不施用有机肥的12.7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3和0.684,但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不相关;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与土壤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通过改变暗棕壤的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改变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比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和丰度大幅度增加,而甲烷氧化速率却显著降低,说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发挥了甲烷氧化活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 键 词: | 暗棕壤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实时定量PCR 甲烷氧化速率 冗余分析 Monte Carlo检验 PCR-DGGE |
收稿时间: | 2009-12-31 |
修稿时间: | 2010-03-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