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引用本文: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张燕妮,冒艳.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J].生态环境,2013(6).
作者姓名:柳小康  张志明  孙振华  欧晓昆  张燕妮  冒艳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2.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091
3.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昆明 6502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97;31160101);云南省应用基础重点项目(2009CC0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0.05),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退耕弃荒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云南松幼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退耕弃荒地内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关 键 词:干扰  退耕弃荒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演替

Impacts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s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abandoned farmland
LIU Xiaokang , ZHANG Zhiming , SUN Zhenhua , OU Xiaokun , ZHANG Yanni , MAO Yan.Impacts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s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abandoned farmland[J].Ecology and Environmnet,2013(6).
Authors:LIU Xiaokang  ZHANG Zhiming  SUN Zhenhua  OU Xiaokun  ZHANG Yanni  MAO Yan
Abstract:
Keywords:disturbance  abandoned farmland  species diversity  biomass  success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