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海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汇效益分析
摘    要:文章利用2002~2012年青海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数据,对青海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碳汇效益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截至2013年末,青海省总土地面积为71.21万km~2,青海省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9%、4.47%和29.14%。在空间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情况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2)2002~2012年青海省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的碳吸收效应逐年增加,其中林地变化较为明显,2012碳汇量是2002年碳汇量的3.2倍。耕地和牧草地变化不明显,碳汇量分别介于7.155~7.982万t和770.637~804.445万t之间。(3)2002~2012年青海省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为427.75~1 570.286万t,利用同期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的碳汇量,分别为7.155~7.982万t、1 210.843~3 936.506万t和770.637~804.445万t。计算得出2002~2012年青海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排放量介于802.346~3 178.312万t,近11年平均净碳排放量为1 314.686万t。表明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碳汇量明显大于建设用地碳吸收量,区域整体表现为碳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