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藻酸钠固定化Fe-Cu双金属去除Cr(Ⅵ)的作用机制
引用本文:朱文会,王兴润,董良飞,王琪,何洁.海藻酸钠固定化Fe-Cu双金属去除Cr(Ⅵ)的作用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1965-1971.
作者姓名:朱文会  王兴润  董良飞  王琪  何洁
摘    要:通过运用海藻酸钠(SA)固定化Fe-Cu双金属(SAB)来克服Fe0-PRB利用率低、易板结、堵塞的缺陷.结果表明,SA和Fe-Cu双金属的运用能极大地提高Fe0的利用率,SA的运用可以使Fe-Cu双金属以较低的镀铜量获得较高的Cr(Ⅵ)去除率,SAB镀铜0.9%(SAB0.9)为最佳的填料.FEI电镜扫描结果表明,SA跟2价金属阳离子Ca2+交联形成孔隙结构,为双金属的附着提供了大量的吸附点位,增大了金属颗粒的比表面积;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Cu负载于Fe0表面,呈疏松层状结构,在Fe0与Cr(Ⅵ)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通过自身化合态变化传递Fe0失去的电子,从而提高了Fe0的利用率.渗透系数实验结果表明,SAB0.9能控制Fe0与Cr(Ⅵ)反应产物的释放,缓解Fe0-PRB易板结、堵塞的缺陷.

关 键 词:Cr(Ⅵ)  地下水  渗透反应墙(PRB)  零价铁  海藻酸钠  Fe-Cu双金属  
收稿时间:2013-03-25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