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境流体力学在海洋功能区划分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唐永銮.环境流体力学在海洋功能区划分中的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1991,10(1):1-7.
作者姓名:唐永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州
摘    要:从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沿海省、市、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源、生态和环境亦出现不少问题。为了使经济、资源、生态和环境之间便于调控,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海洋功能区划分显得十分必要。 各种海洋功能区,除少数由特种资源而形成,(如海上油田区和沿海砂矿区等),绝大多数功能区形成与海岸带海洋流场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环境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海洋功能区划分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区划,应是多层次的。即由大到小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区。 一级区,可以大气和海洋界面上产生的大尺度海流作为划分的重要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北黄海、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区。二级区由陆而海划分。利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海陆风环流、与天体作用形成的潮流、以及由河口排出的径流作为分区主要依据。海风深入的地点,咸潮达到的断面,可作为确定功能区陆界的依据,径流与海水相会的锋面,可作为近海的边界,沿岸流作为划出沿岸功能区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大陆、沿岸、近海和远洋功能区。 确定为开发或保护、或开发保护、或保护开发区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是需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中、小尺度环流。因此.中、小尺度环流运动规律是划分三级功能区的依

关 键 词:海洋功能区  区划  环境流体力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