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pH对洱海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影响
引用本文:冯伟莹,王圣瑞,张生,焦立新,李畅游.pH对洱海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影响[J].环境化学,2014(2):229-235.
作者姓名:冯伟莹  王圣瑞  张生  焦立新  李畅游
作者单位: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202235,41103070,41173118);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2-004)资助
摘    要:不同pH条件下(pH=2、4、6、8、10、12)培养洱海沉积物,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培养前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富里酸荧光峰在pH(2—8)发生"红移",pH(8—12)时发生"蓝移",紫外区类富里酸(A峰)荧光强度可见区类富里酸(C峰)荧光强度,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受pH影响不大,这与其结构复杂且不易降解有关.②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酪氨酸物质受pH影响较大,可见光区类酪氨酸(B1峰)荧光强度紫外区类酪氨酸(B2峰)荧光强度,这与其结构不稳定、易降解及其酚羟基解离pH范围有关.③培养后,洱海沉积物DOM可见区与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比培养前分别降低了34.1%、32.2%,可见区与紫外区类酪氨酸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升高了57.06%、86.65%,即洱海沉积物DOM在培养后部分类富里酸物质逐渐降解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物质,且在偏碱性(pH=8)环境条件下转化最为明显,沉积物DOM组成结构的转化对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关 键 词:富营养化  三维荧光光谱  组成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