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与高效体积排阻色谱联合表征地表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
引用本文:王静,吴丰昌,王立英,廖海清,黎文.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与高效体积排阻色谱联合表征地表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J].环境科学,2008,29(11):3027-3034.
作者姓名:王静  吴丰昌  王立英  廖海清  黎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8CB4182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25011,40632011,407030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2007KYYW01)
摘    要: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以及高效体积排阻色谱3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荧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它们的来源以及组分差异.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对几种不同类型地表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分离后,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谱图表征超滤完成后滞留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和渗透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组分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结果发现,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水中原先被强腐殖酸荧光吸收峰E(Ex/Em: 360 nm/462 nm)掩盖的类富里酸荧光吸收峰A(Ex/Em: 260 nm/450 nm)和C(Ex/Em: 320 nm/439 nm)以及类蛋白荧光吸收峰B(Ex/Em: 275 nm/312 nm)和D(Ex/Em: 220 nm/308 nm)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被分离进入渗透液中,可被荧光检测;贵州红枫湖南湖内源产生的类蛋白荧光吸收峰B(Ex/Em: 280 nm/334 nm)和D(Ex/Em: 225 nm/328 nm)在原水中含量太低,即使采用灵敏度高的荧光检测手段也很难从原水中直接鉴别出来,但超滤后却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大而被保存在超滤滞留液中.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的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和类蛋白荧光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也存在差异.如红枫湖南湖内源产生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被保存在超滤滞留液中;而贵州阿哈湖外源输入的类蛋白荧光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则较小,易通过超滤膜进入渗透液中.因此, 3种研究方法的联合可以为研究地表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提供方便直接的定性信息.

关 键 词:溶解有机质  超滤  荧光光谱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
收稿时间:2007/11/7 0:00:00
修稿时间:2007/12/10 0:00:00

Combining Ultrafiltrat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HPSEC to Characteriz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Waters
WANG Jing,WU Feng-chang,WANG Li-ying,LIAO Hai-qing and LI Wen.Combining Ultrafiltrat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HPSEC to Characteriz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Waters[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8,29(11):3027-3034.
Authors:WANG Jing  WU Feng-chang  WANG Li-ying  LIAO Hai-qing and LI Wen
Abstract:
Keywords: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ultrafiltration  fluorescence  high-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