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
引用本文:李清彬,金相郁,张松林.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
作者姓名: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作者单位: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2. 韩国培材大学中国学部,韩国,大田广域,302735
摘    要: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宜度的内涵:区域内部要素间的和谐程度、要素禀赋条件与发展路径模式的匹配程度、区域禀赋条件与其发展成果间的适宜度。基于"要素适宜度"的内涵,认为要素适宜度的最优化才是更应努力追求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第一层目标),变差距为差异则是水到渠成的第三层目标。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多次融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时,便可称为区域间达到了协调发展。于是,营造区域协调追求目标的转变氛围,改进区域政绩评价体制,并将区域转移支付用于改变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应该成为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努力方向。

关 键 词: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  区域发展机制

Factor Appropriate Degree and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China: Connotation and Mechanism
LI Qing-bin,JIN Xiang-yu,ZHANG Song-lin.Factor Appropriate Degree and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China: Connotation and Mechanism[J].China Pol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7).
Authors:LI Qing-bin  JIN Xiang-yu  ZHANG Song-l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