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鸟类物种组合模式的稳定性——以珠海淇澳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鸟类群落变化为例
作者姓名:叶锦玉  虞皓琦  廖宝文  游奕来  刘新科  林寿明  杨道德  胡慧建
作者单位: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2.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4.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5.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B121202003;2019B121202004);
摘    要:动物群落的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构建的特点,具有多种相对固定的模式。验证植被变化前后动物群落物种的组合模式是否具有稳定性,是验证动物群落构建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也可对动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开展了广东珠海淇澳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恢复红树林前后的2次鸟类调查(恢复前于2001年3月—12月,恢复后于2015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红树林恢复前后物种组成、种属结构关系、体长分布、区系、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同时,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模型分别对种-属数量和属含物种数频次分布进行拟合,用协方差分析判断红树林恢复前后模型的一致性。2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9种,分别为11目29科58属78种和12目33科57属80种,约24%的鸟类物种发生变化,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等4种在水边灌丛或空地上觅食的鸟类消失,而蓝矶鸫(Monticola solitaries)等3种在林间活动的鸟类,以及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等3种在较深水域觅食的鸟类出现,这与红树林恢复后滩涂区面积减少,红树林区面积增加有关。但恢复前...

关 键 词:物种组合模式  群落构建  鸟类群落  红树林  植被变化  淇澳岛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