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西雨屏区几种乡土树种不同物候关键时期凋落物的有机组分特征
摘    要:凋落物的有机组分含量可随着植物生长节律及物候期变化而改变.以华西雨屏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动态收集萌芽期、展叶期、盛叶期和落叶期凋落物组成,分析其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component,WSC)、有机溶性组分(Organic solvent soluble component,OSC)、酸溶性组分(Acid-soluble extractive,ASE)和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AIR)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树种中,各器官凋落物的WSC相对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OSC相对含量在一年中总体呈现盛叶期增加、落叶期降低的趋势,ASE相对含量在各物候期间变化不显著,AIR相对含量则表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凋落叶、枝木质纤维素指数(LCI)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凋落果则为下降趋势;同一物候期,凋落物中的WSC相对含量表现为喜树高于其他树种,AIR相对含量表现为针叶树种高于阔叶树种;4个树种凋落叶在盛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WSC和OSC相对含量,凋落枝则有较高的OSC相对含量;萌芽期和盛叶期的凋落枝呈现出较高的ASE相对含量和较低的AIR相对含量与LCI值.本研究表明,关键时期、物种类型、器官类型及其相互作用对凋落物中WSC、OSC、ASE和AIR相对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可进一步丰富对生态系统碳的归还等特征的认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