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长制何以形成:功能、深层结构与机制条件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曹新富周建国.河长制何以形成:功能、深层结构与机制条件北大核心CSCDCSSCI[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1):179-184.
作者姓名:曹新富周建国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河长制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18AZD002);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地级市河长制政策转移的绩效差异与优化策略研究”(批准号:19ZZC003);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跨界流域治理的河长制模式研究”(批准号:CXYJ21-10);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大运河江苏段水环境状况与治理政策评估”(批准号:DYH19ZXC1)。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由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河长制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流域治理制度,但现有研究对河长制何以形成这一前置性问题却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基于此,作者构建了以功能、深层结构与机制条件为主的制度解释框架来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在功能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流域治理体制逐渐难以适应水治理系统性的要求,产生了“九龙治水”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河长制作为一种联结性机制应运而生,它有助于应对流域跨域治理困境。②在深层结构方面,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特征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出于降低横向间合作成本和整合各方力量的需要,长期以来形成了“领导挂帅、高位协调”的问题解决机制和政治文化传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河长制“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制度设计理念。③在机制条件方面,河长制的出台是太湖蓝藻爆发这个焦点事件压力驱动的结果,党政科层结构以及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其产生、运行分别提供了组织协调优势以及管理控制基础。总体而言,河长制既是流域治理体制应对不足的结果,也是传统体制优势与绿色发展理念汇融的结果。由于河长制诞生于危机情境之下,较为依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因此,在其常规化以后,需要完善相关激励制度,以形成长效机制。

关 键 词:河长制  功能  深层结构  高位协调  党政科层结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