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乌梁素海周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及其与Cu(Ⅱ)的配位研究
引用本文:郭旭晶,席北斗,何小松,于会彬,马文超.乌梁素海周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及其与Cu(Ⅱ)的配位研究[J].环境化学,2010,29(6).
作者姓名:郭旭晶  席北斗  何小松  于会彬  马文超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
摘    要:应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乌梁素海周边4种土壤的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以及与Cu(Ⅱ)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具有两个明显的荧光峰(峰A和峰C),且峰A和峰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80,P0.001),表明它们具有类似的结构或相同的来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影响DOM的荧光强度,随着CEC的增加,荧光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同时,CEC还与有机质的成熟度和结构有关,随着CEC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增强;有机质的荧光指数f450/500值分布在1.55—1.79之间,总体而言,f450/500的值接近于1.6,说明土壤中的腐殖质既有生物源也有陆源,但主要来源为陆源;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两个类富里酸(峰A和峰C)与Cu(Ⅱ)的络合常数依次为lgKA=5.3107—5.8303,lgKC=5.0721—5.7924,配位荧光基团比例fA为44.20%—69.82%,fC为52.25%—81.88%,显示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中荧光基因与Cu(Ⅱ)络合能力较大,能与Cu(Ⅱ)配位的配位基较多。

关 键 词: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配位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