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方胜,彭韬,王世杰,刘秀明,孟凡德.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4(1).
作者姓名:方胜  彭韬  王世杰  刘秀明  孟凡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于水-岩-土-气-生相互作用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及调控机理”(2013CB9567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课题“典型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增汇技术的试验示范”(XDA0507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721002)资助;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3]2292)
摘    要: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关 键 词:喀斯特  土壤  入渗  稳渗率  异质性  土地利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