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 |
| |
作者姓名: | 如先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张同文 喻树龙 袁玉江 张瑞波 王兆鹏 郭冬 王勇辉 |
| |
作者单位: | 1.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
2.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树木年轮生态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02
3.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
| |
基金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E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803245,41975095) |
| |
摘 要: | 本研究建立了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的全轮、早晚材密度年表,并分析了2个树种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树种树轮密度变化具有一致性。红松树轮密度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相对稳定。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其中,生长季早期(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可能是影响树轮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早期的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两树种早材密度与平均最低气温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响应趋势,而与生长季早期的降水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响应趋势。滑动相关分析显示:随着气候变暖,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均对生长季晚期(9—10月)平均气温和生长季早晚期平均最低气温的正响应显著增强,而对生长季晚期平均最高气温的正相关减小,与降水的响应相对稳定。臭冷杉的树轮密度年表对上年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当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响应出现显著的正负转换现象。
|
关 键 词: | 长白山 红松 臭冷杉 树轮密度 气候响应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