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耕地休耕制度基本框架构建
摘    要:休耕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对耕地资源的长期过度利用,导致部分耕地地力严重下降、土壤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着我国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国内外粮食市场供给宽裕的有利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休耕,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访谈调研法等研究方法,探索我国耕地休耕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完善我国休耕制度提供思路,为保障休耕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研究认为,休耕是对我国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传统的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将促进我国耕地从掠夺型利用向保护型利用转变,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成为我国土地保护政策和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探索实行的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休耕制度既没有成熟的历史经验可循,也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做法,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本文首先科学认识我国实行休耕制度的外部环境:一是特定的背景条件,二是适应农地基本制度、农地利用基本特征的要求。进而构建我国休耕制度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1)区域差异化的休耕模式设计;(2)休耕地的诊断与识别;(3)休耕规模的确定;(4)休耕地的时空优化配置;(5)休耕补助标准及补助方式;(6)休耕行为主体的响应及协调;(7)休耕地的管理和保护;(8)休耕的监测评估。休耕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完全新型的制度安排,涉及到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须立足国情,加强顶层设计,审慎推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