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苏西南部茅山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引用本文:孙竞雄,韦国钧.江苏西南部茅山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5(3).
作者姓名:孙竞雄  韦国钧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矿局区调大队 (孙竞雄),江苏省地矿局区调大队(韦国钧)
摘    要:茅山推覆构造见于江苏西南部丹徒、句容、溧水、金坛、溧阳及高淳等县交界处的茅山山脉。向南延伸到安徽宣城附近。总体呈北东30°方向伸展,长约百余公里,宽约10公里,呈S状蜿蜒展布,相对于两侧平原,异峰叠起,别具景观。 此处曾是“茅山运动”命名之地,亦是淮阳山字型宁镇反射弧“茅山脊柱”所在。1/20万区测曾称“茅山地垒或隆起带”。1980年地质力学编图,除肯定了“脊柱”成分以外,认为主体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卫星影像也反映了它的北北东向构造带的基本特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该区存在的辗掩构造,持断块构造观点者提出茅山断块是推覆体在推逆过程中形成的“边缘挤压隆起带”。近年来有些人提出茅山是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红盆地中的楔状冲断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