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玉米光合碳分配及其向地下的输入 |
| |
作者姓名: | 何敏毅 孟凡乔 史雅娟 吴文良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0056,30270220) |
| |
摘 要: | 研究玉米生长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对了解农田碳平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4次13C脉冲标记对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抽雄和灌浆期)玉米光合碳在玉米-土壤系统中的分配特征进行了为期1个生长季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在地上部的13C占玉米净吸收13C的百分含量,在灌浆期标记时最大,为80.01%.在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向地下转移的13C比例分别为43.24%、46.46%、30.30%和19.99%;此部分13C中有34.68%~77.56%被根际呼吸消耗,16.63%~57.02%存在于根部,5.05%~8.30%通过根际沉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整个生育期内,玉米分配到地上部、根部、根际呼吸和土壤有机碳中的光合碳量,分别占净吸收碳量的62.39%、17.88%、17.07%和2.67%.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期,玉米的根际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总量的67.07%、63.31%和28.82%;同时其根际激发效应使土壤原有有机碳分解分别增加了31.11%、79.09%和120.83%.以大田玉米地上部干重18 t·hm-2、含碳量42%计算,玉米在其生育期内输入到地下的总碳量为4.6 t·hm-2,其中有2.1 t·hm-2通过根际呼吸进入大气,2.2 t·hm-2存在于根中,0.33 t·hm-2转化为土壤有机碳.
|
关 键 词: | 玉米 土壤有机碳 13C脉冲标记 根际沉积 根际激发效应 |
文章编号: | 0250-3301(2008)02-0446-08 |
收稿时间: | 2007-03-09 |
修稿时间: | 2007-06-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