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铊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
引用本文:刘福田,王学求,迟清华.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铊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4):1765-1777.
作者姓名:刘福田  王学求  迟清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 河北 廊坊 065000;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60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8000150005;1212011120331;1212010661313)
摘    要:通过对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样品中铊元素含量的分析,并多方法联合应用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壤铊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浅层土壤铊元素含量范围为0.17~2.65mg/kg,变异系数小,均值为0.80mg/kg,整体略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而略低于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研究区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特征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整体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基于中国不同母岩类型区土壤相关元素含量为背景的富集系数(均值1.30)、地累积指数(均值-0.41)、潜在生态风险(均值12.48)及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商小于1)参数均显示研究区土壤铊污染程度整体较低,不存在土壤重金属铊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其实质上反映了在自然背景控制下研究区土壤铊的低污染和低健康风险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土壤铊含量特征及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之比反映了研究区存在一定人为污染,且人为铊污染具有“北轻南重,西轻东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铅锌等矿产的相关矿业活动可能是该区人为铊污染输入的主要来源,人为污染叠加自然地质背景使研究区存在一定低程度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的区域,即独龙江流域南部和怒江流域中南部、澜沧江流域北部和南部、元江流域中南部地区,该区域应引起人们对土壤铊污染的重视.

关 键 词: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  中国西南“三江”地区  
收稿时间:2020-08-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