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新诗的传播
作者单位:;1.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摘    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虽然处在战火前沿的原有文化重镇陆续沦陷,使得原有的现代新诗传播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但依赖于经济、文化、教育及人口聚集而发展起来西南大后方,为新诗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土壤。其中,全面抗战的八年,重庆、桂林、成都、昆明等地的出版发行机构占全国80%以上,迁入和陆续新增发行报刊总数约达到2000余种,这为新诗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在战时特殊生态和特殊条件制约下出于抗战救亡文艺动员工作的需要,也迫使诗人们因地制宜、克服资源限制,拓展形成了诗朗诵、街头贴诗等新诗传播途径,促进了新诗传播和大众化运动的深入。当然,在战争的持续中,国民党为维护自身独裁统治而加剧实施的文化专制政策,以及随资源紧缺、社会负担的加重而加剧了的经济衰退,也成为了制约诗歌传播的负面因素。

关 键 词:抗日战争  西南大后方  新诗传播  出版业  报刊

The Spread of New Poetry in Southwest Rear Area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