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
作者姓名:林旭  朱彬  安俊琳  杨辉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4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KJA17000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135)
摘    要: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的组成特征及季节、日变化规律,并结合PMF受体模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及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分析了VOCs及其各来源的O3和SOA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5.63×10-9,TVOCs及各组分浓度呈现秋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双峰结构的日变化规律.SOA总生成量约为2.07μg/m3,芳香烃对其贡献率最大,占95.93%,其中的苯系物是生成SOA的优势物种;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接近65%;烷烃虽为VOCs的优势组分,却并非OFP和SOA的主要贡献者.不同季节VOCs的受体模型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南京北郊最主要的VOCs来源.富含苯系物的VOCs来源对SOA的贡献最大,对OFP贡献最大的则为富含乙、丙烯及异戊二烯的VOCs来源;春、秋、冬三季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包括石化工业)二源对大气中的VOCs浓度、SOA的贡献及OFP的贡献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溶剂使用及植物源对SOA及OFP的贡献不容忽视.

关 键 词:挥发性有机物  SOA  OFP  来源  贡献  
收稿时间:2014-09-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