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实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郑蓓 葛小鹏 李涛 林进 王东升 汤鸿霄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饮用水科学与工程中心,北京,100085;2.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1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677073,50678167, 5090822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7211-006-1) |
| |
摘 要: | 以北京市某水厂冬季沉后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过滤工艺和强化过滤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改变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滤料粒径d和微絮凝时间,并结合水头损失、颗粒数、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等实验数据,对低温低浊水体强化过滤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过滤工艺相比具有较强的除浊、去除有机物和颗粒物的能力,当微絮凝时间为2min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过滤效果;PACl投药量为1.5mg·L-1时,浊度可降到0.04NTU,而常规过滤工艺最多只能将浊度降到0.2NTU.在滤料选用方面,当滤料粒径d=0.6~1.2mm时滤后水中颗粒数(2~5μm)、浊度、COD等指标均达到最优值.同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OES)检测结果表明,滤后水中Al3+含量小于0.2mg·L-1,并未因二次投加PACl而升高,因此,不会对水的饮用产生任何健康和安全风险.
|
关 键 词: | 聚合氯化铝 微絮凝 强化过滤 低温低浊水 |
收稿时间: | 2010-03-02 |
修稿时间: | 2010-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