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树轮记录的吕梁山北部过去175年来帕尔默干旱指数变化
引用本文:王振威,李强,刘禹,杨银科,任萌,崔琳琳.树轮记录的吕梁山北部过去175年来帕尔默干旱指数变化[J].地球环境学报,2020,11(1):72-80.
作者姓名:王振威  李强  刘禹  杨银科  任萌  崔琳琳
作者单位:1.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3.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 710061 4.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5.西安交通大学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技术系,西安 710049 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302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45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
摘    要:利用采自吕梁山北部地区的油松样本,建立了过去175年来的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STD)与当年5—6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687(n=50,p0.001)。因此,采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序列重建了1829—2003年5—6月的PDSI序列,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7.16%。重建序列发现9个偏湿时段,分别为1833—1836年、1845—1851年、1857—1863年、1869—1874年、1882—1887年、1896—1899年、1932—1939年、 1949—1965年、 1975—1985年;10个偏干时段,分别为1829—1832年、1837—1844年、1852—1856年、1864—1868年、1875—1881年、1888—1895年、1900—1931年、1940—1948年、1966—1974年、1986—2003年。同时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严重干旱事件以及20世纪末气候干旱化加重的趋势。空间相关结果显示:重建的PDSI代表了周边大范围的干旱变化,同时,与基于历史文献的干湿指数(DWI)显著相关(p0.002),说明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尺度上,重建结果都可以代表吕梁山周边大范围的干旱变化。此外,重建序列与不同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都显著相关(p0.02),说明东亚夏季风对研究区的干湿变化具有调制作用。多窗谱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存在2—7年、12年、13.6年、19.2年、21.6年、26.1年的周期变化,这些周期变化可能与ENSO、太阳活动有关。

关 键 词:吕梁山北部  树轮宽度  PDSI重建  东亚季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