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雨水生物滞留设施脱氮途径及效能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海燕,韩佳越,刘兆瀛,张灿,张晓然,张紫阳,简美鹏.雨水生物滞留设施脱氮途径及效能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23(12):76-92.
作者姓名:李海燕  韩佳越  刘兆瀛  张灿  张晓然  张紫阳  简美鹏
作者单位:1.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270086,52200001);;北京市教委-市自然基金联合项目(No.21JH0024);
摘    要:生物滞留系统中氮污染控制是雨水径流源头净化的关键环节,对缓解受纳水体的氮污染物负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雨水径流中氮污染形态及来源,并分析了生物滞留系统中脱氮反应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氮污染控制的主要反应途径包括同化反应、吸附、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异化还原为铵,主要依赖于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此外,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类型、填料类型、淹没区设置、雨前干燥期及电子供体,并综述了因素影响下生物滞留系统中的脱氮效能.最后,对提高生物滞留氮污染控制效能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 键 词:生物滞留系统  雨水径流  脱氮反应  反应机制  影响因素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