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典型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三氮”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丛鑫,张珊珊,徐征和,徐立荣,潘维艳,王荣震.华北典型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三氮”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1,49(6):603-614.
作者姓名:丛鑫  张珊珊  徐征和  徐立荣  潘维艳  王荣震
作者单位:1. 济南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2. 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 430022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07110054);山东省水利科研项目(SDSLKY201803)。
摘    要:山东省临清市浅层地下水已成为当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地下水超采严重,且极易受到生活、农业生产等活动的污染。本研究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对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三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区“三氮”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以“NH4+-N”为主,其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39~2.304 mg/L,超标率100%。受降水量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丰水期高于平水期的时间变异特征;受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研究区中部地形低处的旱地与农村居民用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生活污染和人畜排泄物是研究区地下水“NH4+-N”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埋深、pH、DO、Mn2+和Fe2+等均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要素,是地下水氮污染治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了解研究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与控制治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浅层地下水  硝态氮  亚硝态氮  氨氮  时空分布特征  驱动因素
收稿时间:2020/11/18 0:00:00
修稿时间:2021/3/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